联系方式
深圳市万川知识产权事务有限公司
ShenZhenShi WanChuan Intellectual Property Services Ltd
电话:0755-82526883 传真:0755-82557007
地址:深圳市福田区彩田路澳新亚大厦首座1720
光明区办公室:深圳市光明区光明街道荟萃路翠园居(综合执法大队直入100米)
网址:www.sz8wanchuan.com
邮箱:sz8wanchuan@163.com
ShenZhenShi WanChuan Intellectual Property Services Ltd
电话:0755-82526883 传真:0755-82557007
地址:深圳市福田区彩田路澳新亚大厦首座1720
光明区办公室:深圳市光明区光明街道荟萃路翠园居(综合执法大队直入100米)
萬川國際智慧(香港)有限公司
電話Tel:00852-2152 3093 傳真Fax:00852- 2156 3921
WANCHUAN INT'L INTELLECTUAL (HONG KONG) CO., LIMITED
地址: 香港湾仔湾仔道165-171号乐基中心1405A室
注册地址英文:ROOM 1405A, 14/F., LUCKY CENTRE, 165-171 WANCHAI
ROAD, WANCHAI, HONG KONG
注册地址英文:ROOM 1405A, 14/F., LUCKY CENTRE, 165-171 WANCHAI
ROAD, WANCHAI, HONG KONG
网址:www.sz8wanchuan.com
邮箱:sz8wanchuan@163.com
公众微信平台:sz8wanchuan
QQ:764681061 1140831228
- 作者: 万川知识产权
- 来源: 万川资讯
- 日期: 2014-03-26
- 浏览次数: 1715次
一、重点支持领域
(一)生命信息
重点支持生命信息采集、计算、分析等关键设备和产品以及生命科学合同研发服务和基因组、蛋白质组、代谢组等生命信息服务等。
(二)高端医疗
重点支持细胞免疫治疗、基因治疗等个体化治疗和第三方医学检测等领域的高技术服务。
(三)健康管理
重点支持个性化体检、保健指导、健康干预、慢病管理、心理健康咨询等特色健康管理服务,以及数字化健康管理设备和产品、健康管理软件和信息系统等。
(四)照护康复
重点支持养老服务、专业母婴护理、康复服务等适应不同人群需要的护理服务,以及相关老龄和母婴用品、康复设备和产品等。
(五)养生保健
重点支持中医营养、调理保健、慢病预防等特色养生和中医诊疗服务,以及中医诊疗和保健设备、药食同用中药材、新型保健食品和用品、新型医疗美容产品及设备等。
(六)健身休闲
重点支持都市体育健身、特色体育运动培训等体育健身和健身休闲服务,以及体育运动设备和用品、健身器械等。
二、支持数量和方式
支持数量:有数量限制,受深圳市未来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年度总额控制。
支持方式:无偿资助。
三、申报条件
(一)项目单位是在深圳市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研发生产及服务型企业,且企业上年度销售收入不低于1000万元。
(二)项目符合深圳市生命健康产业规划和本指南重点支持领域要求。
(三)项目采用的自主技术成果(包括自主知识产权、消化吸收创新、国内外联合开发的技术等)应具有先进性和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拥有有关成果鉴定、权威机构出具的认证或技术检测报告等证明材料、必要的认证和生产许可。
(四)项目单位有较强的技术开发、资金筹措、项目实施能力,以及较好的资信等级,资产负债率在合理范围内,经营管理状况良好,具有开展相关项目产业化的生产、经营资格和实施条件。
(五)项目建设资金落实,有自有资金证明、金融机构出具的银行贷款承诺(自有资金+银行贷款≥项目总投资)。
(六)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节能、降耗、环保、安全等要求,项目方案合理可行,具有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七)项目已按有关规定完成审批、备案或核准,且时限未超过两年,根据需要取得项目用地、环评、规划等批准文件。
四、申报材料
申报项目完成核准或备案手续后,项目单位须登录深圳市未来产业发展专项(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线申报系统填报单位信息和项目相关信息。在线申报系统网址http://203.91.46.81:8046/。完成在线申报后,应通过该系统打印项目资金申请报告及项目单位基本情况附表,并将该项目资金申请报告、项目单位基本情况附表和相关附件胶装成册(一式八份)加盖单位公章后提交至市发展改革委。
项目资金申请报告根据具体情况应包括以下附件(胶装成册时请按照以下顺序依次装订,含有原件的请在封面标明“原件”字样):
(1)项目单位法人注册文件、组织机构代码证;
(2)社会投资项目的备案或核准批准文件;
(3)银行出具(三个月内)的自有资金存款证明文件(原件1份);
(4)银行出具的贷款承诺文件或已签订的贷款协议或合同(若有贷款);
(5)项目单位近三年财务审计报告;
(6)上年度完税证明;
(7)技术来源及技术先进性的有关证明文件;
(8)必要的生产、经营许可及认证文件;
(9)项目用地规划许可文件及土地使用权属证明,租赁场地的请提供租赁证明;
(10)环保部门出具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审批意见;
(11)申报项目使用政府补助资金招标事项计划表(标准格式见附件5);
(12)项目新增设备/软件购置清单(含参考价格);
(13)项目管理承诺函(标准格式见附件6);
(14)项目单位对项目资金申请报告内容和附属文件真实性负责的声明。
五、资金申请报告编制要求
(一)项目摘要(4000字以内)
项目名称、法人概况、项目背景和必要性、技术基础,建设内容、规模、方案和地点,项目运营模式,各项建设条件落实情况,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来源、技术工艺、经济和社会效益分析等。
(二)项目的背景和必要性
国内外现状和技术发展趋势,对产业发展的作用与影响,产业关联度分析,市场分析。
(三)项目单位的基本情况和财务状况
所有制性质、发展规划及战略、主营业务及主要产品市场占有率、近三年来的经营业绩(总资产、主营业务收入、服务性收入、利润总额、净利润、利税情况、资产负债率、银行信用等级等),项目负责人基本情况及主要股东的概况,已经拥有的专业资质情况及近年来主要成果等,成立时间不足三年的项目承担单位提供单位成立以来的相关概况。
项目合作方式(如项目实施单位为多家),包括项目合作的责权分工、合作协议等。
(四)项目的技术基础
包括研发团队情况、成果来源及知识产权情况,已完成的研究开发工作及中试情况和鉴定年限,技术或工艺特点以及与现有技术或工艺比较所具有的优势,该项技术的突破对行业技术进步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五)建设方案
项目建设的主要内容、建设规模、采用的工艺路线与技术特点、设备选型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项目招标内容、项目盈利运营模式、产品市场预测、建设地点、建设工期和进度安排、建设期管理等。
(六)各项建设条件落实情况
包括环境保护、资源综合利用、节能措施、原材料供应、人员到位及外部配套条件落实情况等。
(七)投资估算及筹措
项目总投资规模,总投资使用方案、资金筹措方案、申请政府补助资金额度、政府补助资金使用方案以及贷款偿还计划等。
项目总投资主要包括建设投资(仪器设备及软硬件购置、建设工程等)、第三方检验或试验费用、铺底流动资金等,其中服务类项目建设投资占比不低于50%,产品制造类项目建设投资占比不低于70%。
(八)项目财务分析、经济分析及主要指标
内部收益率、投资利润率、投资回收期、贷款偿还期等指标的计算和评估,项目风险分析,项目建成后的运营方案、管理模式、达产产值及利润、新增就业人员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
(九)项目风险分析
包括项目的技术风险、市场风险、资金风险等评价情况,以及风险控制思路等。
(十)资金申请报告附件。
深府〔2013〕121号
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深圳市生命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13—2020年)的通知
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
现将《深圳市生命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13—2020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深圳市人民政府
2013年12月30日
深圳市生命健康产业发展规划
(2013-2020年)
健康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生命健康产业关乎民生幸福与社会和谐,为改善和提高人的身心健康水平提供全面解决方案。当前,全民健康需求迅猛增长,生命科学、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商业模式创新和产业融合不断加速,新产品、新应用、新业态层出不穷,生命健康产业将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动力。抢占高端、面向未来,加快发展生命健康产业,是培育未来经济增长点、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重大举措,是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创造深圳质量、促进民生幸福的战略行动,是全面贯彻落实“三个定位、两个率先”、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路径。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40号)、《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深圳国家创新型城市总体规划(2008—2015)》等,编制本规划。
本规划所述生命健康产业包括生命信息、高端医疗、健康管理、照护康复、养生保健、健身休闲等领域的生命健康服务业以及为其提供支撑的生命信息设备、数字化健康设备和产品、养老康复设备、新型保健品、健身休闲用品等生命健康制造业。
一、发展基础和面临形势
(一)发展基础
产业支撑条件优越。近年来,深圳在全国率先出台系列规划和政策,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实现有质量的稳定增长、可持续的全面发展提供了优质增量。作为全球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优势突出,超级计算、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能力国内领先,为发展生命健康产业提供了强大的信息技术支撑。作为国家首批生物产业基地,生物产业规模全国居前,生命科学研究和生物技术研发不断突破,深圳国家基因库建设有序推进,为发展生命健康产业提供了坚实的科研基础和技术储备。生物与信息技术不断融合,孕育和催生了健康新服务和新模式,为发展生命健康产业创造了良好的产业生态。
优势行业引领全国。当前,我市生命健康制造业率先发展,生命健康服务业蓄势待发,生命信息、高端医疗等行业具有全球竞争力,在全国处于引领地位,2012年我市生命健康产业规模约250亿元。新一代测序能力与超大规模生物信息计算与分析能力位居世界第一,无创产前基因检测、疾病筛查等示范应用有序推进,华大基因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基因组研发与科技服务机构。干细胞和肿瘤免疫细胞治疗、基因治疗等生物医疗产业发展基础较好,部分领域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北科生物建成亚洲最大的综合性干细胞库群和全球首个通过美国血库协会(AABB)认证的综合干细胞库群,涌现赛百诺、博泰生物等一批知名企业。营养保健起步较早,健康管理不断突破,中医养生独具特色,健身休闲快速发展,拥有健康元、第一健康、中航健身会等一批龙头企业。
自主创新能力较强。深圳创新发展环境较为优越,自主创新体系日益完善,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2012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3.81%,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占全国的40.3%。截至2012年底,深圳在生命健康相关领域拥有国家、省、市级重点实验室118家,工程实验室57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3家,孵化器20家。以深圳大学、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华大基因研究院等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为主体的生命科学研究与技术研发支撑体系初步建立。深圳国家基因库基础性支撑作用日益完善,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建成并投入运营,肿瘤基因组临床应用关键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化学基因组学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等创新载体的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在下一代基因测序及生物信息分析、基因组学、生物治疗、超级计算、云计算等领域掌握了一批核心技术。
产业发展环境良好。深圳地处珠三角地区,岭南养生文化历史悠久,养生保健氛围浓厚,随着经济发展水平日益提高,公众生命健康意识不断增强,生命健康产业市场需求旺盛。深圳毗邻香港,开放合作空间广阔。深圳是我国南部美丽的滨海城市,山海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越,具备发展生命健康产业的良好自然条件。深圳是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在政策上具有独特的先行先试优势,率先出台了《深圳国家创新型城市总体规划(2008-2015)》、生物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振兴发展规划及配套政策,为生命健康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整体而言,深圳生命健康产业发展环境较为优越,发展基础比较扎实,但仍面临着产业规模与发展水平尚需提升,产业服务能力与全民健康需求存在较大差距,企业梯队建设与产业集群发展有待完善,技术突破和模式创新仍需增强,政策突破及先行先试任重道远等突出问题,急需在发展过程中着力加以解决。
(二)面临形势
技术突破和模式创新孕育生命健康产业新机遇。进入新世纪,生命科学研究、生物技术发展不断取得重大突破,全基因组检测与基因治疗、干细胞治疗、3D细胞打印技术等有望率先实现产业化,并将为新阶段人类生命健康需求提供新手段、新途径。信息技术继续保持加速发展态势,云计算、超级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为发展生命健康产业提供了强大的信息技术支撑。随着生物技术与信息技术相互渗透融合、体制机制不断创新突破,基因检测、远程医疗、个体化治疗等生命健康服务新业态和新模式层出不穷,生命健康产业将迎来蓬勃发展的战略机遇期。
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带来生命健康产业新需求。随着经济水平的逐步提高、健康意识的整体增强、生活方式的全面改进以及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速,人们对健康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急剧增长。当前,美国、法国和德国的健康消费支出占GDP比重均超过10%,英国、日本、澳大利亚在10%左右。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健康产业规模仍然较小,占GDP比重不足5%,健康需求正由“温饱型”向“小康型”加速转变,生命健康产业在我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生命健康产业成为全球未来竞争新领域。生命健康产业正在成为全球备受关注的焦点,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纷纷部署发展生命健康产业,从战略层面强力推动生物经济与健康产业发展。欧盟、美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制定相关战略规划、行动计划,推动生命健康产业发展,提升国民健康水平。我国“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实施“国民健康行动计划”,发布《“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报告》,制定10项直接相关行动计划。近年来,国内诸多省市也竞相开展生命健康产业战略布局,努力抢占发展先机。
生命健康产业成为深圳科学发展新举措。在推动我市新一轮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抢抓未来产业发展先机,及早启动生命健康产业培育计划,掌握发展主动权,打造可持续的产业发展竞争力,实现超越、持续、创新发展。健康关系千家万户幸福,生命健康产业具有知识密集、技术先进、绿色低碳、前景广阔等特点,大力发展生命健康产业是实现我市经济由内需和外需共同拉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的重要路径,是满足社会公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建设美丽幸福深圳、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选择。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把握生物和信息科学融合发展新趋势,研究全球生命健康产业新态势,着眼促进全民健康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以前沿生命科学发现为基础,以先进生物技术、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为支撑,充分发掘深圳国家基因库生物信息资源,有效利用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大数据处理能力,强化健康制造基础作用,培育健康服务新兴业态,广聚优质创新资源,完善产业空间布局,积极探索先行先试,促进科技引领、产业发展与普惠民生良性互动,将深圳打造成为国际一流的生命健康产业基地。
(二)基本原则
立足民生,着眼长远。立足全民健康需求与构建和谐社会,着眼提升全民健康素质和水平,把握科技和产业发展新方向,全面提升社会幸福水平。
创新引领,突出特色。完善体制机制,推动政产学研资介合作,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做大做强优势行业,做优做精细分领域,促进产业快速发展。
开放合作,广聚资源。优化合作环境,积极吸引国际领先技术、专业人才等高端要素集聚,引进国际新型健康服务业态,构建开放共赢的产业生态。
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有效发挥政府规划引导、政策激励和组织协调作用,完善体制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发社会活力,不断增加健康服务供给。
优化布局,协同发展。整合空间资源,引导企业聚集,优化产业布局。强化产业分工,推动企业协作,形成协同发展、创新高效、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
(三)发展目标
到2015年,产业发展环境较为优越,产业支撑体系初步构建,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基本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内涵丰富、结构合理的生命健康产业体系,成为国际知名的生命信息和高端医疗服务中心,国内重要的健康管理和养生休闲服务中心,努力将我市打造成为我国生命健康产业发展的领先城市。
——产业发展:重点发展领域实现快速增长,优势特色领域不断拓宽,龙头企业引领示范作用日益增强。产业规模超过500亿元,年销售收入超十亿元的龙头企业3-5家,超亿元企业50家以上。
——创新能力:培育发展若干自主创新能力强、在国际上具有科技引领作用的知名企业和研究机构,国家基因库一期建成,新建一批国家、省市级创新载体。在生命信息、个体化治疗、数字化健康管理等领域实现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的重大突破。
——空间布局:整合空间资源,依托深圳国际生物谷、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和深圳国际低碳城等区域,进行生命健康产业“一核、两区、多中心”的规划布局。
——示范突破:争取国家在我市先行先试一批产业扶持政策,在基因检测、干细胞治疗等领域率先实现突破,大力推广生命信息、高端医疗、健康管理、照护康复、养生保健、健身休闲等示范应用。
到2020年,产业体系基本完善,将我市建成全球重要的生命健康产业基地,国际领先的生命信息和高端医疗服务中心,国内知名的健康管理和养生休闲服务中心。
三、重点领域与主要任务
(一)生命信息领域
主动把握后基因组时代战略机遇,充分开发和利用深圳国家基因库人类遗传资源及基因信息大数据,整合产学研资力量,着眼前沿科学研究,突破核心关键技术,提升生命信息大数据的采集、挖掘、整合、分析、应用能力,支持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命信息采集、计算、分析等关键设备与产品,增强对生命健康产业的基础性支撑作用。重点推进新一代生命信息测量技术、分析技术与现代专业服务的深度融合,支持发展生命科学合同研发服务等新业态,提供基因组、蛋白质组、代谢组等跨组学生命信息服务,全面实现生命信息服务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规模化发展。
专栏 1 生命信息服务发展行动计划
目标
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和机构,生命信息服务能力和水平、高端设备与产品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打造成为全球生命信息服务枢纽。
主要
内容
建设支撑体系:构建数字化、网络化生命信息大数据公共服务平台,推进深圳国家基因库建设,重点围绕高通量基因测序、海量生物信息、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关键技术领域,建设一批国家级、省市级创新平台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以及一批特色学院、研究型医院、科研机构等创新载体。加快建立行业标准,树立行业规范。
提升创新能力:支持生命健康大科学计划实施和相关学科建设。部署开展系统生物学、合成生物学等前沿领域研究。突破高通量测序、生命信息大数据挖掘、海量信息存储等关键技术。提升肿瘤基因组临床应用关键技术等国家、省级工程实验室、重点实验室创新载体自主创新能力。
推进试点示范:加快发展生命信息专业服务机构。培育发展基因诊断、基因治疗、基因疫苗、基因重组药物开发等领域生命信息专业服务,支持个人基因组测序、分析、解读业务试点示范,支持基于电子商务的生命信息服务新模式应用推广。
设备及产品开发:开发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高性能、低成本的基因测序仪、质谱仪、蛋白质结构功能解析仪等生命信息设备与配套产品,开发生命健康大数据分析软件等。
政策配套:争取国家在我市先行先试,创新基因组学相关技术临床应用准入监管机制。支持企业深化对外合作、实施海外并购,推动相关技术标准国际互认。
(二)高端医疗领域
以技术、政策、资本和人才的有效整合为核心,重点发展干细胞治疗、肿瘤免疫治疗、基因治疗等个体化治疗和第三方医学检测等领域的高端技术、新型服务、新兴业态,支持生物医药、医疗器械企业向高端医疗服务领域拓展延伸,鼓励企业参与和承担制定技术标准、管理规范及政策法规,加快建设高端医疗技术公共服务平台,打造以个体化治疗技术为核心的国际高端医疗产业集群,提供个体化、规范化、高质量、一站式的高端医疗技术服务,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需求。
1.个体化治疗
支持基因诊断与靶向治疗相结合的高端个体化治疗产业化发展,研究制定有利于国际先进医疗技术快速落地转化的产业政策,积极培育创新医疗服务模式,在全球个体化治疗技术产业化进程中发挥引领示范作用,鼓励企业引进和转化国际先进的个体化生物治疗技术,把深圳建设成为集个体化治疗、养生、休闲、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高端医疗服务中心。
专栏 2 个体化治疗发展行动计划
目标
培育符合国际标准的个体化治疗临床转化机构,形成支撑个体化治疗产业发展的创新政策环境,打造国际领先的个体化治疗示范区。
主要
内容
建设支撑体系:根据国家战略和政策导向,支持建设质子治疗中心、干细胞库等重大医疗基础设施,打造区域医疗中心。支持在生物治疗临床转化、遗传病个体化基础研究及治疗、肿瘤研究、脑卒中防治研究等领域建设一批公共服务平台,建立个体化细胞治疗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评价体系。推动建设国家级干细胞临床试验、新药研发等药理基地。建设生殖健康促进创新载体和公共服务平台。
提升创新能力:支持企业加强技术引进和提升二次开发能力,发展人成体干细胞及人多能干细胞临床应用技术。集合干细胞技术、基因工程技术、靶向引导技术进行深度再开发,引进、转化针对晚期恶性肿瘤等重大疾病双特异性抗体T细胞治疗平台技术。研发中国人脑卒中高表达的生物标记物早期筛查技术,提供个体化防治方案。探索支持药品生产企业向个体化诊疗服务商转化的模式与路径。探索针对长期服药高发病、疑难病、慢性病人群的合理化治疗模式。
推进试点示范:支持建设深圳区域细胞制备中心、国际先进的个体化生物治疗专科医院,开展晚期恶性肿瘤、糖尿病、脑卒中、心血管疾病等个体化预防和治疗。支持以降低本市脑卒中发病率为目标的基因筛查防治项目的推广示范。
政策配套:积极争取国家在我市先行先试以细胞治疗、基因治疗等为核心的生物治疗技术临床研究与应用。争取国家支持放宽对境外医、护等专业人士在我市执业许可,进一步放宽“医师跨省多点执业”。争取相关主管部门对国外已批准上市的高端医疗设备、试剂和先进医疗技术实行特殊审批。支持自主知识产权药品、医疗器械等个体化治疗相关产品的研发制造和应用。
2.第三方医学检测
支持新型第三方医学检测技术开发和服务模式创新,培育第三方医学检测机构,优化配置医学检测技术、设备以及人员等资源,提高检测的稳定性、先进性和精确性,健全深圳市医学检测报告互认制度,加强医学检测数据管理,促进第三方医学检测行业规范化、标准化、市场化发展。
专栏 3 第三方医学检测发展行动计划
目标
完善基因检测技术标准化管理体系,健全第三方医学检测质量管理体系,有序开展新型第三方医学检测服务。
主要
内容
建设支撑体系:支持建设第三方医学检测数据库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立健全第三方医学检测服务行业标准和技术质量评价体系,建设第三方医学检测机构与医疗机构的数字化互联互认系统。
提升创新能力: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的第三方医学检测服务模式创新。以医学检验、卫生检验为核心,重点开展生殖孕育、重大疾病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技术、分子分型技术等关键技术研究,开展早期诊断分子标志物的开发。
推进试点示范:引进和培育2-3家具有国际水平的独立第三方医学检测机构,建设获得国际认可、具备高水平的独立第三方医学检测机构。支持第三方医学检测机构开展特色服务,推进无创产前检测、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糖尿病等疾病的分子诊断、基因检测、特殊化学检测、特殊影像学等检验服务试点及示范应用。
政策配套:探索借鉴先进国家或地区的监管模式,稳步推广基因检测等第三方医学检测服务项目。研究制定创新型第三方医学检验管理标准,推动实现医学检测结果全市互认制度。支持医学检测设备、试剂等相关产品的研发制造和应用。
(三)健康管理领域
鼓励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相结合,推广应用移动健康终端产品,构建数字化、网络化的生命健康信息平台,实现本地和远程相结合的健康信息管理,培育差异化的健康管理服务项目,逐步推广应用分级式的健康管理服务模式,不断提升产业层次和服务质量,推动健康管理产业向新型化、个体化、网络化、社会化发展,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纵向流动。
1.个性化健康管理
面向社会公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个性化健康管理需求,探索集预防、评估、跟踪、随访、干预、指导、教育与促进为一体的新型健康管理服务模式,培育一批以个性化服务、会员制经营、整体式推进为特色的健康管理企业,发展家庭医生、个性化体检、疾病筛查、保健指导、健康干预、慢病管理、心理健康咨询等特色健康管理服务,不断提升产业层次和服务质量。
专栏 4 个性化健康管理发展行动计划
目标
构建完善的个性化健康评估和咨询体系,全市推广应用个性化健康管理服务,提高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打造一批技术和服务水平领先的知名品牌。
主要
内容
建设支撑体系:支持建立个人健康档案系统。完善慢病、亚健康、精神健康、健康风险等评估和干预体系。建立商业保险公司与健康管理机构合作机制。
提升创新能力:突破肥胖、高发慢病、亚健康、精神疾病等的预防、筛查、监测、干预关键和共性技术。引进和应用先进技术手段,探索分级式和多元化的健康管理服务模式,创新服务项目。
推进试点示范:支持开展心脑血管疾病、脂类糖类代谢、骨质疏松、肿瘤、传染病早期检测等个性化体检服务。支持开展亚健康管理、慢病管理、防衰老管理等分级式健康管理服务。针对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等都市常见心理疾病,鼓励开展个性化心理健康管理服务。
设备及产品开发:支持开发集个性化体检、重大疾病风险预警、特色疗养技术和产品、疾病跟踪随访等于一体的全面健康管理解决方案。
政策配套:推行健康管理服务资格认证,支持将健康管理服务项目纳入物价管理体系,探索将个性化健康管理服务项目和预防性项目纳入医保覆盖范围。
2.数字化健康管理
充分发挥健康大数据的基础支撑作用,加快发展数字化健康管理设备和产品,鼓励开发和应用健康管理软件,建立数字化健康信息系统,整合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实现本地和远程的健康信息管理互联互通,提升健康管理服务水平。
专栏 5 数字化健康管理发展行动计划
目标
形成统一的健康信息数据标准,实现全民健康信息数据开放共享,我市居民健康管理服务网络覆盖率超过80%。数字化健康设备及系统的研发能力显著提升。
主要
内容
建设支撑体系:在健康信息采集、分析、监测、管理、计算等领域建设一批创新载体。支持建立体检信息、医疗资源、电子诊疗档案等专业数据库以及统一开放接口的健康信息大数据应用开发平台,健全网络化服务体系。完善健康物联网、健康云平台、医疗卫生信息系统的功能和安全性。
提升创新能力:围绕健康信息数据安全、信息孤岛、资源共享与流动等问题,突破连续式无创检测、健康数据在线挖掘、多模态健康数据融合、公共卫生大数据分析研究等关键技术瓶颈。
推进试点示范:推进基于三网融合的家庭健康管理示范应用,开展以移动医疗技术与终端设备为核心的个体和人群健康干预指导示范应用,推进以远程影像诊断、远程会诊、远程监护指导、远程手术指导、远程教育等为主要内容的远程医疗试点。鼓励推广应用低成本、数字化健康管理解决方案。支持建设以大型专业医院为支撑的网络在线健康中心、社区健康指标检测点。
设备及产品开发:支持开发低生理负荷、低功耗、连续生命体征采集芯片。鼓励开发即时健康检测设备、新型可穿戴健康检测与监测设备、智能移动健康终端等设备和产品,开发基于智能终端的健康管理应用软件。支持航天领域生命体征监测技术和设备民用化开发与应用。
(四)照护康复领域
满足不断增长的照护康复需求,加快推进传统手段与现代技术的集成应用,培育一批具有高科技含量的照护康复服务企业,创新商业模式,加强行业规范,完善管理体制,重点发展养老服务、专业母婴护理、康复服务等适应不同人群需要的护理服务,提高相关设备和产品研发制造能力,推进试点示范和应用推广,推动照护康复专业化、市场化、规模化发展。
1.养老服务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建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充分发挥我市区位和自然环境等综合优势,培育一批社会化、综合性养老服务机构,完善老龄健康支持体系,立足本地、服务周边、辐射全国,推进老龄用品的研发与制造,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积极创建全国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
专栏 6 养老服务发展行动计划
目标
基本建成规模适宜、功能互补、安全便捷的养老服务体系,养老产业与养老事业相互促进,打造全国重要的养老服务及老龄产品研发中心。
主要
内容
建设支撑体系:建立健全养老服务标准体系。加强老年人健康调查研究,建立老龄健康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强化医疗卫生服务支撑,建立健全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的业务协作机制。搭建老龄用品和养老服务供需对接与交流平台,促进养老服务产业协同发展。
推进试点示范:支持建设社会化养老服务机构。鼓励养老服务模式创新,发展老年人健康管理、乐活休闲、康复促进、生活支援、医疗护理、临终关怀等服务,拓展老龄旅游、老龄社区、老龄保险等服务领域。
设备及产品开发:支持研究和开发功能完善、安全性高、品质优越的老龄用品。鼓励开发多功能瘫痪护理病床、医疗床等老年人家用护理设备,智能电动轮椅、智能拐杖、智能助听器与麦克风等老年人辅助器具。鼓励开发与养老服务相关的商业健康保险产品。
政策配套:落实国家对养老服务机构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加大政府购买社会化养老服务力度。简化成立民营养老服务机构的审批手续。鼓励深圳院校开设相关课程,开展职业技术教育培训,加快引进养老护理员和老龄产业管理人员。组织开展养老护理人员职业培训和职业资格认证工作。
2.专业母婴护理
针对我国家庭结构小型化的趋势,满足多层次母婴健康服务的需求,发挥我市专业母婴护理行业的先发优势,重点开展专业化、一体化的母婴护理服务和女性产后修复服务,充分整合服务资源,加快制订行业标准,建立健全服务监管体制,强化专业人才培训,促进专业母婴护理行业快速发展。
专栏 7 专业母婴护理发展行动计划
目标
制定专业母婴护理服务行业标准,培育一支专业化的母婴护理人员队伍,服务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至2015年,每年为超过5万个家庭提供专业母婴护理服务。
主要
内容
建设支撑体系:支持建立中国母婴保健信息化云端系统。建立健全母婴护理、产后修复等专业领域的服务标准和行业标准。搭建交流合作平台,推进产业协同发展。
推进试点示范:支持都市专业母婴护理服务示范。支持企业开展连锁化、一站式母婴护理服务,发展适应不同人群需求的备孕调理、生产全程护理、孕妇产后康复、母婴专业营养饮食、新生儿早期智力开发等新业态、新模式。
设备及产品开发:支持研究和开发母婴监护仪、婴儿早期训练器材等相关设备和产品。
政策配套:鼓励企业加大对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投入,加强对育婴师、营养师等母婴护理专业人员的培养。建立健全母婴护理行业监管机制,规范发展母婴护理服务。
3.康复服务
整合康复医疗资源,鼓励民营机构进入康复服务行业,建设专业化、规范化的康复咨询、治疗、辅导等服务机构,加强专业护理人才教育与培训,提升服务品质,支持特定群体康复、专业康复等新型康复服务的产业化发展。
专栏 8 康复服务发展行动计划
目标
推动新型康复服务产业化发展,形成预防、治疗、康复、照护四位一体的康复服务体系。
主要
内容
建设支撑体系:支持高校与知名医学院合作开设康复服务相关专业,建立康复医疗与评估体系、个人康复信息档案管理体系。
推进试点示范:鼓励开展国际领先的眼科、骨科、口腔、神经等康复治疗服务,以及功能障碍评估及康复、脊柱康复、形体纠正、心理咨询、辅导与康复等服务。面向重大疾病患者、慢性病患者、精神疾病患者等特殊人群,推进智能水疗、虚拟训练、心理治疗等应用示范。
设备及产品开发:支持新型康复训练器材、专业康复辅助器具、义肢及矫形产品、康复机器人、护理机器人、残疾人专用保健用品、新型智能康复训练系统和设备等研发制造和推广应用。
政策配套:建立和完善康复服务技术标准、行业标准。鼓励民营机构进入康复服务行业,简化建设康复医院的审批手续。支持引进和培养复合型康复治疗师等专业人员。
(五)养生保健领域
开展生命理学模型、特色养生保健的新技术和新理论研究,建立健全养生保健标准和规范,推动在高校和职业院校中开展人才培养和专业培训,完善产业配套服务体系,重点发展中医养生、医疗美容、亚健康人群保健及相关产品制造业,探索发展养生保健新业态,全面推进养生保健行业发展。
1.中医养生
以中医药理论为基础,发挥中医预防保健特色优势,大力推广中医传统疗法,发展中医营养饮食、按摩保健、调理保健、慢病预防等特色养生服务,支持零售药店提供中医坐堂诊疗服务,繁荣中医养生文化,加强对外交流合作,推动中医养生行业科学、健康发展。
专栏 9 中医养生发展行动计划
目标
提升中医养生服务能力,推广科学规范的中医保健知识及产品,培育国际知名的中医药品牌和服务机构。
主要
内容
建设支撑体系:建立健全中医养生服务机构、人员的准入条件和服务规范。支持建设中医养生服务标准化、中医养生行业资质认证等公共服务平台,支持中医药企业标准联盟发展。
完善技术体系:推广应用中医预防保健技术,加强对膏方、针灸、穴位贴敷、按摩保健等中医技术的规范使用和管理。
推进试点示范:支持开展中医养生保健与现代医学检测相结合的护理服务试点。支持商业模式创新,建设科学规范的综合性中医养生机构。推动中医养生与文化建设相结合。推进深港中医养生标准化、现代化合作项目。
设备及产品开发:支持开发中医诊疗、中医药养生保健等仪器设备。鼓励药食同用中药材的产品研发与应用。
政策配套:加快培养和引进中医师、中药师、针灸师、推拿师等中医养生专业技术人才。强化对中医养生行业的监督和管理,建立健全中医养生职业资格认定制度。加强中医养生保健知识宣传与教育。鼓励优秀的中医机构在各地开办中医院和连锁诊所。
2.新型保健品
充分发挥岭南特有动植物资源、我市先进生物和现代农业技术等综合优势,建设一批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平台,积极推广先进的生产管理规范,完善国际认证体系,大力推进新型保健品研发和应用,优化产品结构,引导行业集聚,促进新型保健品行业规范化、品质化发展,推动保健品行业实现转型升级。
专栏 10 新型保健品发展行动计划
目标
研发能力显著提升,产品质量大幅提高,培育一批知名品牌,国内市场占有率不断扩大,国际竞争力日益增强,实现新型保健品行业规范化、高端化发展。
主要
内容
支撑体系建设:建立健全行业管理规范和标准。鼓励建设新型保健品研发、食品卫生和医疗健康产品检验检测等公共服务平台。
提升创新能力:鼓励研发优质、新型和特殊保健品原料,提升保健品生产、保鲜、使用等质量控制技术水平。
新产品开发:支持开发具备提高免疫力、辅助降血脂血糖、抗氧化、增强骨密度、改善睡眠等功能的新型保健食品和保健用品。鼓励新型保健品的产业化示范推广。
政策配套:积极争取保健品申报绿色通道试点。强化自律,加强监管,引导保健品行业规范发展。
3.医疗美容
以安全可靠和政策法规允许为必要前提,发展以个性化订制为特色的医疗美容项目,支持开发和应用医疗美容新材料、新仪器、新技术,探索医疗美容保险服务,培育一批医疗美容硬件设备制造和特色服务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
专栏 11 医疗美容发展行动计划
目标
医疗美容产业实现专业化、高品质、连锁化、规范化发展,建设成为亚洲地区重要医疗美容目的地之一。
主要
内容
建设支撑体系:支持在皮肤健康研究、细胞抗衰老等领域建设一批创新载体。鼓励企业参与和承担制定医疗美容产品和技术标准。
提升创新能力:发展美容外科手术、激光美容、微整形、口腔美容、美容护理等先进医疗美容技术,开发基因和细胞抗衰老应用疗法。
推进试点示范:开展细胞抗衰老应用服务试点,吸引国际医疗美容机构聚集。
新产品开发:支持开发牙科种植体、再生型医疗美容材料、美容激光仪等新型医疗美容产品及设备。
政策配套:建立行业规范,加强行业监管。加快培养医疗美容医师等从业人员。依法开展企业资质认定及从业人员资格认证。
(六)健身休闲领域
为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健身休闲需求,充分利用我市丰富的自然资源、都市型体育健身和休闲娱乐的良好基础,重点发展体育运动设备、健身器械研发制造和健身休闲服务,促进健身休闲与医疗、养生、美容等产业的互动协同发展。
1.体育健身
充分发挥我市体育健身行业紧跟国际前沿、引领国内潮流、品牌知名度高、时尚氛围浓郁的特点,鼓励各类大型综合健身俱乐部开展多元化的健身服务项目,支持企业承办商业性的高水平体育赛事,积极拓展新兴都市体育健身项目和特色体育运动培训,大力发展高科技、高品质、高附加值的体育用品制造,培育服务新模式、新业态。
专栏 12 体育健身发展行动计划
目标
体育健身产品研发和生产能力明显提升,形成多样化的新型体育健身服务模式。
主要
内容
支撑体系建设:构建全民健身公共信息服务网络。支持建设先进运动装备设计、体育训练及健身器材研发设计、体育用品检测、体育产业公共研发等创新载体。支持建设健康体适能检测、国民体质监测等公共服务平台。改造和新建一批满足不同层次需求、功能多样的大众体育公共设施。
创新服务模式:引进国际化标准的健身体系和体育运动训练模式。鼓励开展运动健身培训、健身指导咨询等服务。鼓励利用运动人体科学、运动营养学、运动医学等最新研究成果,推动应用创新,结合运动疗法、营养处方等手段,提供针对肥胖、脊椎病、慢性病、亚健康、运动创伤等重大健康问题的综合解决方案。
推进试点示范:支持开展青少年体适能训练、特色体育运动培训等服务。利用现有场馆等基础设施,鼓励开展专项体育运动竞赛,支持举办高尔夫、网球、帆船等高级别商业体育赛事,推动高尔夫运动、山地运动、水上运动、极限运动等体育产业可持续发展。
用品和器材开发:鼓励高尔夫等球类运动用品、航模用品、滑雪器材、帆板和冲浪板、运动及竞赛型自行车、健身器材等体育健身用品研发与制造。
政策配套:争取国家支持,创新体育设备、产品和服务模式的引进政策。支持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体育场馆的建设和运营管理,提供大众化体育健身服务。依法开展体育健身产品质量监管和认证工作,加快建立技术标准和服务标准。引进、培养高水平的训练、康复与保健师,完善健身教练、体育指导员等从业技术人员的培养、认证体系。加强科学健身知识宣传和普及。
2.健康休闲
充分利用我市丰富的山海资源,整合养生保健、文化、体育健身等优势资源,大力发展运动体验游、养生文化游、山水休闲游等休闲旅游服务,建设集娱乐、健身、文化、自然体验等于一体的多功能健身休闲区,促进健康休闲产业科学化经营和规范化发展。
专栏 13 健康休闲发展行动计划
目标
开展健康休闲示范,打造健康休闲新业态和新模式,建成健康休闲旅游新高地。
主要
内容
优化基础设施:规划建设若干游艇码头,推进建设太子湾邮轮母港基地、深圳湾滨海休闲带、大鹏滨海生态旅游度假区、马峦山影视文化与生态旅游区、碧岭休闲旅游度假区等,加快小梅沙旅游区的升级改造。
推进试点示范:支持全面健康生活方式体验示范,提供集健康检测、营养饮食、健身锻炼、中医理疗、养生、抗衰老等于一体的综合性健身体验服务。支持发展综合性、国际化健身休闲旅游,开展集休闲度假、观光旅游、户外运动、演艺会展等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健康休闲示范。
新产品开发:促进我市健康休闲产品和服务向参与体验式转变,依托大运场馆、滨海休闲带、都市休闲设施等开发健康休闲旅游新线路,鼓励企业提供高品质、高附加值的健康休闲服务产品。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统筹协调,确保规划落实
深圳市新兴高技术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全面统筹协调我市生命健康产业发展工作。建立、健全主管部门负责制,切实做到组织到位、责任到位、工作到位,保障各项任务顺利完成。组建生命健康产业专家委员会,为产业发展提供决策咨询。鼓励行业协会等机构参与生命健康产业发展的研究咨询、标准制定、平台建设、技术和产品推广等工作。
(二)争取国家支持,开展先行先试
积极争取国家支持我市先行先试,借鉴国际成熟的管理体系与符合国际标准的质量认证体系,开展新型医学检测技术和生物治疗技术的临床研究与应用,争取放宽境外医、护等专业人士在我市的执业许可,积极试点“医师多点执业”等。进一步推进将民办医疗机构纳入医保定点范围。争取国家相关部门对大型医疗设备、检测设备等进口给予快速审批、关税减免等支持。率先建立健全生命健康产业的行业监管体系。探索将健康检测、健康促进等服务纳入医保覆盖范围,支持发展商业健康保险,推动深圳医疗保障制度率先向健康保障制度转变。
(三)完善人才梯队,强化智力支撑
将生命健康产业专业人才纳入我市人才管理体系。与现有国家、省、市人才引进计划相衔接,引进具有持续创新能力的一流科研团队和高层次人才。鼓励与国际知名院校、研究机构合作,加快培养生命健康产业创新人才和复合型人才。支持建设相关领域特色学院和研究机构,争取国家支持赋予特色学院学位授予权。支持设立博士后流动站、工作站和创新实践基地。鼓励院校及培训机构开设相关专业或课程,提供职业培训和创业辅导,加快培养照护康复、养生保健、体育健身等专业技能人才。
(四)加大资金投入,增强发展动力
设立未来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加大财政支持,建立健全政府购买生命健康公共服务的机制。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入生命健康产业,创新生命健康产业利用外资方式。鼓励创业投资机构和产业投资基金投资生命健康产业项目,鼓励、引导金融机构支持生命健康企业发展,支持信用担保机构对生命健康企业提供贷款担保,鼓励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鼓励商业保险机构在生命健康领域提供创新型产品,支持生命健康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融资。
(五)整合优势资源,完善空间布局
加强统筹规划,整合空间资源,打造“一核、两区、多中心”的产业布局。“一核”,依托深圳国际生物谷,重点发展生命信息、高端医疗、健康管理等产业,打造深圳生命健康产业发展的核心引擎。“两区”,在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引进一批国内外生命健康企业和机构总部,打造生命健康产业总部集聚区;在深圳国际低碳城规划布局一批生命健康设备与产品的研发及产业化项目,推进生命健康服务示范应用,打造绿色低碳生命健康城。“多中心”,结合城市规划和功能布局,对接市民需求,科学布局一批内容丰富、层次多样、各具特色的生命健康产业服务和制造中心。
(六)创造良好环境,促进产业发展
完善促进生命健康产业发展的相关法规。给予生命健康产业土地规划、市政配套、机构准入、执业环境等政策扶持和倾斜。制定、推行技术标准和行业规范。完善监督机制,加强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加快建设诚信服务制度。加大生命健康领域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完善生命健康产品和服务价格形成机制。积极开展产业发展调查统计研究。加强健康教育,注重宣传引导,积极营造良好的健康消费氛围。强化生物医药、医疗器械等对生命健康产业的基础支撑作用。广聚国内外优质资源,形成发展合力,推动我市生命健康产业快速发展